说到东北,大家是否想到了一个很豪爽的地方,而对于在这地方中的人们在订婚的时候,都会有着什么样的风俗的呢?而对于在东北上都是主要有着订婚,而在订婚都要做到了提亲还有谢亲的程序哦,而在出发前也不能够忘了四彩礼:离娘肉(2根肋条),鱼2条,大葱4棵,粉条4把。,一起来看看带你了解东北订婚风俗吧。
东北订婚8大风俗
提亲
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,儿子大了(旧时不到成年),父母即张罗为其说媳妇。男女双方选择亲事多以门当户对、勤劳俭朴、人品正派之家为标准。选定某女后,即托能在女家说上话的人为媒提亲,女家多以"等回话"为由,在背地里观察和多方打听,视人品行、相貌、家庭状况而定。50年代及"文化大革命"期间,男女找对象非常注重家庭出身、以贫农为佳。近以有一技之长能挣钱者合意。双方请"先生"据生辰八字以"合婚",看属相是否合,有"白马犯青牛、羊鼠一旦休,金鸡犯人犬,羊虎不到头,狗猴婚断头,虎蛇如仇割,龙兔泪交流"和"蛇盘兔"、"猴骑羊"、"虎犬金"之说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广大青年人对此嗤之以鼻,以情投意合而结伉俪为幸福家庭。
谢亲
即为定亲。双方合意,择双日举谢亲礼。是日,女方亲戚朋友集中到女家。媒人领男方及随人若干,携订亲衣服、钱及红头绳若干至女家。因此,谢亲又称"接红头绳"。而后由女方长辈相陪入席,同时,女方煮面条,以碗盛各送左邻右舍,晓于女儿订亲。县境有地方称"谢亲"为"结事",程序颇简,男方媒人相伴送订亲衣及钱至女方,表示把事已定。
彩礼
定亲后,女方通过媒人要彩礼,多参照或同比别家。索要钱、物,以红纸写礼单,大致有家具、现金、衣服、杂色(即布与棉花)、粮油、首饰(现多不要)等。50年代,结婚多不要彩礼,两套衣服、一个头巾、两双袜子即成。70年代,增缝纫机、自行车。80年代增彩色电视机、录音机。90年代条件好的又增电冰箱等,礼单一式两份,男女双方各执。并商定,按物折款给女方。有的"大包干",按礼单折款,付女方自购。旧时彩礼备齐,男方择日抬"食摞"(一种类似圆笼样的木头盛器)送至女方。今为直接交于女家。此外,逢年节,当地庙会和春秋换衣季节,男方都要给钱,让女方买衣服,不论时间长短至娶为止,所给数量随当地"大流"。
择日子
即决定娶亲日,多请算命者据生辰择"利月"、"吉日"。凡腊月任一天均为吉日,名曰"闯乱岁"。旧有"黑年"(即一年两头不见春)不娶亲之避,还有"正月不提亲"之说。此外,缝衣、缝被男女双方均造择吉日请四位异姓妇女帮忙,忌寡妇、孕妇。男家要于被角包红花,取"荣花富贵"之意。女方除缝赔送衣被外,还要给夫家人各做鞋一双。男方在娶前的十余天,将所炸"干麻糖"俗称"散的""果子"送至女方,女方分别送给亲戚朋友通知娶嫁日子,表示邀请,俗称"花消"。"花消"此举,男方也同时进行。类似同学、同事等只互传,到时以被面、脸盆等物或钱相赠作贺礼。
请亲家
迎亲前一天,男方要请女方爷爷、父亲或叔伯等若干人到自家,设宴款待。是日,男方还要派人挑箩筐送各种面食、肉菜给女家,以备次日食用。请亲家在县城一带盛行,县境部分地方无此举。
娶亲
当日,双方均在大门上檐挂红布,男方大门屋门均贴对联,院内"迎壁"贴大双"喜"字,树上缠红纸条,有的地方将房上水口、下水道皆用红纸掩盖以避不吉。洞房门两侧各放红纸条束麦秆、系黑炭棒两把儿,以防邪气入门。上午,女方家族亲戚十数人往男家"送嫁妆"。人手不得有空,将所带物品置箱柜内落锁,宴请而别。男方即起程迎亲。旧时,祖上有做官者,打"执事"列鸣锣开道,龙凤大方桌各两面,"回避"、"肃静"方牌两面,无做官者也可借用。继有吹奏班子,后有八抬大轿两顶,男左肩披红,帽上插花,有"娶媳妇小登科"的比喻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废乘轿,结婚从简。"文化大革命"中,曾强调不许浓妆,结婚当天必须步行到家,不准送客,不准吹奏,一切从俭。现又改为坐高级小汽车,浪费胜过以往。
迎亲中兄弟夹红包袱,内包女子披红、蒙头红、头饰等,鞭炮齐鸣,浩浩荡荡至女方家,女方长辈揖礼相迎,宴请。嫁女戴红花、穿红衣,踏"上轿鞋"(此鞋在进洞房之前忌着地,日后只准在男家穿,忌穿回娘家),妆毕,吃"离家饭"。宴请迎娶者结束时,要有意让男方弟弟等偷酒壶、一团棉花、一双筷子(取夫妇长久开花结果快生子)。新郎至院由女方在右肩披红,曰"十字披红"、新娘头蒙红布盖面,由舅或叔从炕上抱至轿内,现已无此举。亲戚与家叔、婶、姨、舅、兄、姐、弟、妹等随后,称避免冲掉喜气。过十字路或桥时,要燃挂鞭,以驱散邪气。若另有娶亲新人相遇,亲娘则互换礼物(如毛巾、手绢等),村中有友好者,当道在椅子上放酒杯称"搭酒台",新郎作揖为谢,赏钱少许。轿一路不落地,至家门落轿,男方婶或嫂用红纸包钱予新娘,俗称"下轿钱",钱少则掷地,再加,直到满意方下轿,鼓乐停。与新娘属相妨克者远避。新娘怀抱铜镜、织布机梭再由舅或叔从轿内抱出进门,跨马鞍,过犁铧,往新娘身上洒"五谷"(五种粮食),新娘至洞房炕上,面对事先放好的"喜神"桌(以卜算当日喜神所在方向放桌),新郎婶、嫂入,关门揭蒙头红,给新娘梳头,将发辫挽髻,新郎端"喜汤"让新娘喝(有的地方无此俗)。事毕送客者入屋,查看新房布置,不合意处,即向媒人提出,男方及时纠正或给钱,否则不入席。酒席毕,男主出钱将箱柜钥匙从送客者手中索回,俗称要"开箱钱"。与新娘告别,即返。是日晚,男家宴请送礼者。请毕,不分长幼男女,聚入新房戏闹,俗称"耍媳妇"、"闹洞房",有"三天无大小"之说,时新娘不能恼怒,认为"越闹越喜",无人闹则有威信低落的意味。闹毕人散。婆婆给媳妇端"夜汤",婶、嫂等给新人铺炕、装枕头,除装麦秸外,还装筷子、红枣、核桃若干,有"早生贵子"之意。花烛夜多有人"听房",若无人听,婆婆则放一扫帚于洞房窗户外充当听房人,以为吉利。
送闺女
次日早,婶或嫂为新娘"上脸",即以红线两条将其脸上汗毛拔尽,意为已不是黄毛丫头。饭毕,新娘拜天地,拜公婆,拜认亲戚本家长辈。凡受拜者均给磕头钱,有"不磕空头"之说。拜毕,由新郎相陪,回娘家。女婿拜见岳父母,拜认女家长辈与亲戚。婶、嫂、姐、妹们与新郎推拉戏闹,往脸上抹锅灰,要买喜糖钱,俗称"耍女婿"。下午,女家奶奶、母亲等送闺女直至男家,宴请即返。次日送闺女回娘家为县城一带风情,别处则无。叫三日 闺女嫁出第三日一早,新娘哥哥(有地方为伯或叔)至男家,好饭招待后,叫闺女回娘家,俗称"叫三日",女忌将出嫁时所穿衣物带回娘家。当日,叫者再送回婆家。第九日,另人再叫,住八日再返,俗称"叫九日",有"住九还八,两家齐发"之说。1980年后,程序减化多将衣亲家、迎亲、送闺女合于一天。随新事新办之提倡,有年青人弃旧俗,结婚后即外出旅游,或选在国庆、"五一"劳动节等纪念日,请朋友吃喜糖,即宣布结婚。
订婚金
1.订婚钱很久以前听说是6666、8888、10001,万里挑一滴意思,一般包三金(旧旧俗)。凡吉利数字尚可。
2.临近婚期,男方将上轿礼、下轿礼、蒙头红...一系列打包成一份彩礼(自议数额)送与女方。
3.男女双方还有改口钱(1-10000不等)
至于房子、装修、家电问题只能双方商量着来了,幸福最重要。
男方:一定要问清楚都给的是什么钱,给几次,都包括什么在内。
东北结婚习俗顺序
先说定亲。在我们东北地区,定亲一定要有媒人。就算李家的小伙看上了张家的姑娘,两人你有情来我有意,两家的大人也没啥意见,但也要象征性地请本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给做个媒人。这就
叫明媒正娶。这种媒人最好当,只是在两家之间就一些面子上不好说的话,给传传话儿。无非是什么一些彩礼钱的事情。
谈到彩礼。彩礼分头茬礼和二茬礼。就是分两次把达成协议的彩礼钱拿给女方。这也不是随便的就拿过去,也要有个仪式叫过礼。过礼时,两个年轻人和双方的父母,还有三姨二姑妈等等和媒人相会在
男方家里。女孩要给在座的各位敬烟,相互引荐,认识一下。
过完礼之后,这准新娘就会用这笔钱给自己置办嫁妆。这以后呢,要看两个人相处得怎样,婚期定在什么时间。一般不会拖得太长时间,因为,只要不结婚,逢年过节,男方家里都要把姑娘接来过节的
,这过节也不白过。男方家里的父母是要给没过门的准儿媳一笔钱。所以时间长了,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所以,一般人家都是定下来以后,一两个月,三五个月不等,就张罗迎娶了。在迎娶之前,还
要有第二茬礼要过。这次就把还差的余额一次性的付清,这一次又不必非要有个仪式了。一般由媒人把钱给姑娘带过去就可以了。也有的叫“干折干卷”,也就是讲好了多少彩礼钱,一次性的付齐,没有
第二次了。
要是有的人家有大龄的男女青年,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年龄大了,可是婚事就是解决不了。不是高不成就是低不就,就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零点放鞭炮的时候,要那个年轻人搬一下“荤油坛子”。东北人家
都吃“荤油”,就是猪大油。这就寓意“大婚动了”,表示着这青年人来年婚事会有结果了。
订婚以后,一般在年底秋收以后,就要准备迎娶了。东北的广大农村地区,有农历冬腊月娶媳妇的习俗。这主要有以下原因。冬天,卖了余粮和一些农产品后,是农民一年中最有钱的时候;还有,一些
人家也还有娶个媳妇过大年的传统思想,图个喜庆吉利。
农村娶媳妇也有自己杀猪的。自己杀猪经济实惠,除了娶媳妇办酒席用之后,也好剩下过年吃。一般人家娶媳妇都是置办三天。第一天,就是搭“喜棚”,用木杆和苫布在院子里搭个喜棚。再有就是杀猪
,做一些准备工作。这一天没有外来的客人。都是家里的直系近亲属,东北叫“坐堂客(qiě)”,什么叔叔、姑姑、姨姨、舅舅、表哥表姐等等。这些人来,不光是做客,主要的也是来帮忙的,我们东北就叫
“落(lào)忙”。这些人负责搬桌椅洗刷餐具等等好些个活儿。这一天,也不正式的“放席”,厨师只作六个菜或八个菜,简单一点,因为都是家里人吃。第二天,就有外来的客人了。这就要正式的“放席”了
,这一天就要有“落头忙”的,也就是在“落忙”的里面,他是“头儿”,领班儿的。类似于今天的司仪,也叫“支客人”。这个角色可是很重要的,婚礼办得顺畅不顺畅,那全要看他的指挥能力了。因为东家此
时会忙得晕头转向。而“落头忙”就是东家的全权代表,此人极富有经验。这一般都是村里多年来大家认可的人物,家家办事都要请他来主持。这一天,还要设礼账,把接到的礼金一一记录,以后好记着
来往。第三天,这天是正日子,就在这天迎娶新娘。在过去,都是女方送亲。送亲的车天蒙蒙亮就出发了,要赶在天亮之前到婆家。送亲的人数应该是单数,回来时是双数。姑娘上车,就叫做“上轿”,
要由娘家哥哥抱着上轿,这叫做“抱轿”,没有亲哥哥的姑娘,就由表哥哥代劳。由族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带队。那时姑娘的父母是不可以送亲的。结婚典礼时,要有一位老人代表女方,在酒席前说一些
客气话。无非是姑娘还小,不懂事,要男方多多包涵。对姑娘说,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等等。女方家族中,也要安排一个小男孩“压轿”,到婆家后,要得到一笔“压轿”钱。到了婆家,新娘不能马上随便
下轿。要在车门下面垫上一个高粱口袋。新娘要踩着高粱口袋下轿。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会越来越高。过去,还有迈马鞍子,过炭火盆的,新娘的怀里要兜着用红布条绑在一起的斧子和两棵大葱。寓意着
有福和过日子充足充裕。新娘还要蒙上红盖头,一些同龄的小伙伴,就用拌上五彩纸屑的五谷粮,往新娘身上抛洒,有的调皮的孩子,就使劲地打新娘。这时,那姑娘的伙伴,年轻的伴娘就要掩护新娘
,“且战且退”,往洞房里走。这时眼疾手快的新郎就要一把扯下新娘的红盖头,搭在洞房的房门上,不可带着进洞房的。传说,那样不吉利。新郎这天也有特别的装束,那就是披红。所谓的披红,就是
一些近亲,新郎的三姨二姑妈给新郎披红布,一般都是用红被面代替。这也有讲究,披得越多就越好,人气越旺。
进了洞房后,炕上要铺一床新被,新娘和新郎要抢着坐在上面,谁坐的面积大,将来谁最有福气,这叫做抢福。一般新郎都是象征性的坐一下。接下来就是新娘洗脸梳头。这洗脸,要满满的一盆水,盆
里要放上一些硬币。娘家来的一位小姑娘,要给挂幔帐。这事,婆家是要给劳务费的。接下来,就是坐席。席间就是新郎和新娘给来宾敬酒,新郎引荐认识一些亲戚。此时,“支客人”要全程陪着。答复
“娘家客”一些问题。此时“娘家客”有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,婆家生怕哪点招待不周,被人家挑理。吃完饭后,总算“三拜九叩”忙完这一段了。娘家人要走了,还要给娘家拿上四双碗筷和一块肉,这
叫做“离娘肉”。终于打发娘家人走了,公公婆婆此时长出一口气,总算把媳妇娶到家了,脸上还是喜气盈盈的充满笑意。
晚上还是一样的闹洞房。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。无非是一些姑娘小伙戏弄新娘新郎。晚上,还要给新娘做一碗宽宽的面条,叫做宽心面。意思是新媳妇不要想念娘家,心里宽宽的不上火。有的人家,晚
上还要请一位漂亮的惹人喜爱的小男孩睡在新人的炕上,叫做压炕。希望新人将来也生个胖小子。
然后就是三天回门。当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,新娘还不能在婆家过,要到一些直系亲属家去“躲灯”,迷信传说那三天,新媳妇不能看见婆家的灯,否则,方公公。就是对公公不吉利。
东北订婚风俗
一、出发前准备
1、四彩礼:离娘肉(2根肋条),鱼2条,大葱4棵,粉条4把。
2、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。
3、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,新郎新娘胸花、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。
4、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(一般8人、10人、12人)。
5、接亲车队总数(录像车除外)应为双(一般6台、8台、10台)。
二、到娘家
1、敲门:新郎敲门喊妈开门、爸开门。
2、认亲: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,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(从长辈开始),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,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。
3、求婚: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,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,但时间不宜过长。
4、互戴胸花: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,并合影留念。
5、新郎改口:新娘父母落座,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,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,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,给妈妈拨块喜糖,父母赏新郎改口钱,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、嘱托、祝福的话,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,孝敬双方父母,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。
6、吃面条:一碗面条两个鸡蛋,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。
7、换踩堂鞋: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,新郎将新娘抱上车,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,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来,新郎赏妹妹换鞋钱。
8、双方亲属上喜车,娘家亲属先上车,男方亲属后上,不许空车。
三、新房:
1、认亲:新郎父母站在门口迎接娘家贵宾,新娘把娘家送亲亲属一一向公公、婆婆介绍,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坐,新郎父母及男方亲属负责招待娘家贵宾吃点东西。
2、新娘改口:新郎父母落座,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,新娘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,新娘给爸爸点根喜烟,给妈妈拨块喜糖,父母赏新娘改口钱,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、嘱托、祝福的话,新娘向公公婆婆保证夫妻和睦相处,孝敬双方父母,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。
3、挂钟:一般由新娘弟弟完成,挂钟后新郎赏弟弟挂钟钱,钟盒由弟弟负责带回娘家。
4、装箱:一般由新娘哥哥完成,准备一元、五角硬币若干,由主持人安排怎样装箱。
5、叠被:一般由双方嫂子完成,男方被口朝外,女方被口朝里,交替叠
好,叠完被双方嫂子握手合影留念。
6、坐福:准备坐福垫或红布一块,放在床中间由主持人安排怎样坐福。
7、合影:新郎新娘同双方亲属在新房合影留念。
四、结婚典礼:
1、主持人开场白,奏婚礼进行曲,新郎新娘入常
2、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。
3、拜父母,拜来宾,夫妻对拜。
4、男方主婚人讲话。
5、交杯酒。
6、娘家贵宾代表讲话。
7、交换信物。
8、来宾代表讲话。
9、新郎新娘代表讲话。
10、结束语。
五、宴席:
1、新人拜席:新郎新娘首先给娘家贵宾敬酒敬烟,娘家亲属由新娘递烟新郎点烟,男方亲属由新郎递烟新娘点烟,拜席结束娘家亲属赏一对新人拜席钱,随后新郎父母给娘家贵宾敬酒,及酒店给娘家亲属加菜。
2、给其他亲属点烟敬酒,顺序根据自家情况而定。
3、送娘家亲属:新郎新娘同所有娘家贵宾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。双方亲友握手告别。